English

186-6608-064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了解口译的种类和难度

发布时间:2020-08-07点击:

       同声翻译:由两人合作完成的一种翻译形式,属于幕后工作。需提前搭建设备,译员坐在箱子里工作,工作地点不变,头戴耳机,通常15分钟换人。听众戴着接收器收听译员的声音。一般都会进行PPT演示,以演讲类为主,互动较少,但也会出现在小组讨论环节。小组讨论时,有时候双语,同时翻译给讨论嘉宾和台下的听众,有时候是单语的,纯粹把讨论嘉宾的话翻译给台下听众。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但后者的情况往往会让嘉宾忽略译员的存在,语速很快(有时嘉宾甚至根本不知道译员的存在),而且出现多个声音重叠的情况,北京口译给译员工作造成不少困扰。

       其中衍生出的一个类型就叫做市调同传。由咨询公司集合一些中国的消费者,对特定品牌进行调研。对不同批次的消费者提出相同的问题,内容重复性很高,所以可以一人完成。这类工作最大的一个痛点在于译员究竟应该翻译语言碎片还是逻辑(具体参见从译员遭投诉看中英文差异)。译员通常坐在隔壁的播音间里看视频工作,或者坐在单面镜的房间里观看隔壁的会议进行工作——此时不免看到有人对着镜子搔首弄姿挤眉弄眼。。。

咨询公司的外国客户会带着耳机听译员的翻译内容。但是有些保密要求不严格的客户可能根本就不在场,会后把译员的音频发过去即可。有时甚至把消费者的问答录音资料发给译员,让译员私下完成口译录音。。。那个叫做“非同声翻译”,我就曾经接过这样的工作。

        还有一种单人完成的同传叫做耳语同传。不搭建同传箱子,译员坐在听众旁边进行低声同传,也有戴着小蜜蜂的。所需翻译的听众往往很少。而且翻译内容也以总结性为主。是一种节省成本的方式。

北京同传设备

       北京同传口译交替翻译:演讲人说一会停一下让译员翻译完继续说的模式,译员需要做笔记作为内容的提醒。不需要设备,最多加个话筒。和同传相比,交传会多出约1/3-2/3的时长。会议通常互动性较强(如讨论、问答),包含到处走动参观考察,地点众多,所以不适合同传设备的搭建。不少翻译公司所说的“陪同翻译”其实就是交替翻译的一种。通常一个译员即可,但强度大的交传也需要两个译员。

        展会翻译:在站台上进行的翻译。由于展会客流量大,驻足时间短,所以对话内容重复性很高,后面基本上不大需要译员再翻译了,而是直接替代客户回答了。有时候还要顺便帮客户做产品推销和演示。工作形式相当灵活。

        就难度来说,其实并无多大区别。并非像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同传是最难的”。       同传对反应能力的要求很高,但是不需太强的短期记忆力,除了一些长数字以外几乎不需要做笔记。而交传对于短期记忆力和笔记能力是个极大的考验。相信不少译员在做交传时,都有不自觉想变成同传的感觉。再者,和同传的幕后工作相比,交传和展会翻译是台前工作,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

        另外,交传和展会翻译有时很考验情商。比如几位语言相同的参会者随口讨论的时候,译员需要随机应变,判断是否需要将其对话一边总结一边翻译给另一种语言的参会者听,这就需要耳语同传的能力。光是这点,就说明交传和展会翻译也不是随便找个外语很好但是没经过专业训练过的人就能来做的。


专译微信公众号

专译手机版网站